收拾玩具

25 May 2023
收拾玩具

https://www.leaderkid.com.tw/2022/04/12/01543/          不收拾玩具?不同年齡的收玩具訓練法

/分類: /作者: 

小孩不收玩具,當爸媽的都很頭痛。孩子老是三分鐘熱度,一下玩這個一下玩那個,玩完都不收,甚至還會弄的一團亂。這時候爸媽常會出現以下幾種台詞:
一、再不收,就丟掉!
二、都不好好愛惜,下次就不買給你了!
三、我數到3,快收!不收就處罰

這時候,孩子有的生氣哭鬧,有的當耳邊風繼續玩他的,有的會收得心不甘情不願,甚至10分鐘回來現場仍一樣混亂,到底該怎麼辦呢?
如果以上三種台詞都有講過的話,你會發現孩子常教不動,原因是因為這種方式只教到孩子害怕,並沒教到孩子規矩內化,快看這一篇「不收玩具的分齡絕招」:

1-2歲:「快樂配對」收玩具訓練法

基本上,一到兩歲的孩子還不太有因果邏輯概念,他們不懂為何倒出來的玩具要收回,也無法理解收玩具的重要與好處,若父母急著在這時要求寶寶收玩具,很難產生正面的效果。

況且一到兩歲的孩子正處於感覺運動時期,他們很在乎感覺,要能滿足他們視覺、聽覺、觸覺等感官的事情,才會有興趣。

因此,比起收玩具,一到兩歲的孩子反而更喜歡那種玩具倒出來的轟隆隆聲響,以及五顏六色、各種形狀玩具倒滿地、數大便是美的視覺感受,以及隨處可抓、可踩玩具的觸覺感受。

面對此階段的孩子,父母不用急著教他們收玩具,同時了解,小孩不是天生就會收玩具,仍要透過成人的協助與引導才學得會。不妨讓孩子從練習對稱開始,並透過可得到感官快樂的遊戲設計,讓幼兒在遊戲中自然且愉悅的學習收玩具。

1.練習對稱

寶寶七、八個月後,會坐、會爬就能練習丟玩具的動作,給孩子一個大箱子,先親身示範把玩具丟到大箱子裡,讓孩子知道玩具是可以丟進某一個空間裡,這時不必特地跟寶寶說這是收玩具,就讓孩子去練習「丟」。

再來就能讓孩子練習對稱與歸位的概念,譬如有些玩具設計是圓形積木放進圓形洞裡、方形放進方形洞裡,只要不同形狀的積木放進相對應形狀的洞裡,就會產生聲音,或告訴你:「答對了。」

對一到兩歲的孩子而言,這不是收玩具,而是有感官享受的玩玩具。但透過這類玩對稱的玩具,可讓孩子體驗對稱與歸位的樂趣。

而不同圖案的四片或六片等大片拼圖也是一種練習方法,譬如孩子拼完拼圖後,教孩子把紅色蘋果放進一個盒子裡,把黃色香蕉放進另一個盒子裡,以此類推。

不同年齡要有不同的對應方式,而面對似懂非懂的一到兩歲孩子應該先透過像是玩遊戲方式,讓孩子慢慢熟悉對稱與歸位的感覺,甚至讓他們體會歸位的好處,接著再讓他們練習跟著父母一起收玩具,才會產生更好效果。

2.跟孩子一起開心的收

很多父母礙於教養責任與壓力,常會不自覺跟孩子說:「你為什麼又弄得亂七八糟,媽媽不是跟你說過要收玩具嗎?」但這句話對一到兩歲的孩子而言,他們不一定聽得懂或可理解,所以有時很難得到正面的回應,況且父母若對一到兩歲孩子的態度就如此強硬,往後會更難教養愈來愈大的孩子。

其實,一到兩歲的孩子也非常容易受到其他人情緒所影響,看到媽媽笑,他們會跟著笑,看到媽媽哭,也會跟著哭,因此如果看到媽媽非常生氣的要他們收玩具,他們也許會產生不好的連結。

反之,如果他們看到父母或兄姊是一起帶著快樂的心情在收拾玩具;或者一起帶著笑容,開心的比賽誰收玩具比較快,收得快的人可得到鼓勵,這種快樂氛圍會讓他們感受到收玩具的好處。

3-4歲:「闖關遊戲」引導收玩具訓練法

兩歲是最常講「不要」的年紀,常常聽到父母跟孩子說:「你玩完玩具要收喔。」兩歲孩子常是想也不想的回答:「我不要。」由於兩歲孩子已經開始學習用語言表達想法,卻常常是負面語言比較強勢。

不過,很多時候孩子只是想講不要,並非心裡真的不要。對此,父母要理解兩歲孩子心口不一的狀態,情緒也不要繞著孩子的「不要」走,先忽略孩子的回應,自己開心的示範收玩具,把收玩具當成玩遊戲,兩歲孩子看到好玩的樣子,就會跟著一起來做。

基本上,三歲孩子已經慢慢理解玩完玩具要收玩具,因此,當三歲孩子說不要,他們心裡真的不要的成分會居多,父母就要試著去了解孩子不要的原因,才能找出相對應的教養方法。譬如他的心態是,我知道要收玩具,但我還沒有玩完,為什麼現在就要收玩具?為什麼要照著你的指令做?

1.設計闖關遊戲

看到家裡散落一地的玩具,可以設計闖關遊戲,用分配領土的概念,告訴孩子:這邊是我的領土,那邊是你的領土,我只要收好這裡,就可以占領這裡,我快要收完了,我要占領這裡了,你的動作要快,不然我也要占領你的地方。

基本上,比起玩玩具,收玩具的無聊成分當然比較高,而且二到四歲孩子的行為不是強迫得來,不如花點心思設計遊戲,引發孩子收玩具的內在動機。

》互動式闖關遊戲,打造孩子大腦專注力

 

 

忘記了你的密碼嗎?請撥打服務專線03-579-0008,與我們連絡。